虎、兕从木笼中逃出。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,主管者应负责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兕:犀牛一类的野兽。柙:关兽的木笼。虎、兕
详细解释
指诸侯的政令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曾子曰:‘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与,君子人也。’指诸侯的政令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曾子曰
详细解释
比喻人特别有才能,可以担当大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子贡问日:‘赐也何如?’子日:‘女器也’。日:‘何器也?’日:‘瑚琏也。’瑚琏: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,夏朝叫“瑚
详细解释
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义:正义;勇:勇敢;为;做。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
详细解释
原指事情已成,不要在解说;后指事情已过,不要再解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:“子闻之曰:'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'邢昺疏:'事已成不可复说也。'一般
详细解释
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。②谓德高不可言状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。②谓德高不可言状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
详细解释
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。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补语、宾语,用于称颂官吏贤明。片言:极少的几句话;折狱:
详细解释
一时的气忿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一时的气忿。朝:早晨;忿:气忿。一时的气忿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一朝之忿,忘其身,以
详细解释
天上众星拱卫北辰。指有德的国君在位,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四方归于一处。拱:环绕,拱卫。天上众星拱卫北辰。
详细解释
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;沉着镇定。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。也作“泰然处之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宋・朱熹注:“颜子之贫如此,而处之泰然,不以害其乐。”一
详细解释
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。既:已经;往:过去;咎:责备。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。 复制
详细解释
一个人行事,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一个人行事,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
详细解释
处处都想胜过他人,好胜心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兼人:胜过人;好:喜爱;好胜:各方面都想胜过他人。处处都想胜过他人,好
详细解释
形容意志坚定,难以改变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心志:抱负;夺:强取。形容意志坚定,难以改变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详细解释
比喻不堪造就、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朽木:烂木头;粪土:脏土臭泥。比喻不堪造就、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。
详细解释
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
详细解释
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
详细解释
关系密切,但不勾结。指与众相合,但不做坏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与众相合,但不做坏事。周:亲和、调合;比:勾结。关系密切,但不勾结。
详细解释
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。亦作“周急济贫”、“周贫济老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周:接济。继:帮助。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
详细解释
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
详细解释
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。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。亦作“朽木难彫”。亦作“朽木不雕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指人不可造就
详细解释
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形容事物完无缺。同“尽善尽美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做事。尽:极。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形容事物完无缺
详细解释
从一件事物的情况、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、道理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善于类推。从一件事物的情况、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、
详细解释
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入室:到家;弟子:学生,徒弟。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
详细解释
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’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语本《论语卫灵公》:“子
详细解释
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褒义。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“岁
详细解释
比喻人特别有才能,可以担当大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人有才。瑚琏: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,夏朝叫“瑚”殷朝叫“琏”。比喻人特别有
详细解释
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。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。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。比喻辅
详细解释
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。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中等诸侯国。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。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。 复制
详细解释
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
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。“四海”指天下,全国。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分句,含褒义。世界各国的人民
详细解释
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宿命论。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子夏曰:
详细解释
形容外表严厉强硬;内心怯懦软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色:神色;历:历害;内:内心。荏:软弱;怯懦。形容外表严厉强硬;内心怯
详细解释
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政治局面。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
详细解释
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父子间的人情。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
详细解释
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,泛指态度谦恭,举止文雅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形容态度温和。温:温和;良:善良;恭:恭敬;俭:节制。
详细解释
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;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;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
详细解释
不分彼此;共同努力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宋・朱熹注:“一夫受田百亩,而与同沟共井之人,通力合作,计亩均收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含褒义。不分彼此;共
详细解释
一箪食物,一瓢汤水。形容生活简朴,安贫乐道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生活简朴。箪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;瓢:古代装水的小容器
详细解释
从道路上听到,在道路上传说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传闻。从道路上听到,在道路上传说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详细解释
虽已富有但不骄傲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骄:骄傲。虽已富有但不骄傲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子贡曰:‘贪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