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心情去留恋战事。指不想做某事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没有心情去留恋战事。指不想做某事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
详细解释
假装做好人或恶人,以事应付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处事。假装做好人或恶人,以事应付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:“两个公人,一路上做好做恶,
详细解释
使天地都抖动起来。形容力气、本领和气魄极大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指人的声势。撼:摇动。使天地都抖动起来。形容力气、本领和气魄
详细解释
受惊骇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担心害怕。受惊骇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2回:“老父惊恐,宋江做了不孝之子,负累
详细解释
形容四处躲避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闪:侧身急避;躲:躲避。形容四处躲避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:“卢
详细解释
张口结舌,说不出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3回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张口结舌。张口结舌,说不出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3回:“骂得王庆顿口无言
详细解释
借指权贵人家的子弟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2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权贵的子弟。借指权贵人家的子弟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2回:“我家
详细解释
众人一心,共同努力。亦作“齐心同力”、“朋心合力”、“齐心协力”、“齐心合力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共同努力。众人一心,共
详细解释
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符合心意。中:投合;符合;下:在下;谦称自己。 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
详细解释
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、定语,用于激动、发怒等。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自
详细解释
指为首的、主谋的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8回。一般作宾语,指主谋的人。指为首的、主谋的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8回:“把白胜押到厅前,便将索
详细解释
也指军事、战斗的本领。形容武艺高强,超出一般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武艺:武术上的本领。也指军事、战斗的本领。形容武艺
详细解释
耗费力量和精神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耗费力量和精神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:“若不肯投降,必当擒来,奉献
详细解释
皮肉都裂开了。形容被打伤势严重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严刑拷打。绽:裂开。皮肉都裂开了。形容被打伤势严重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
详细解释
不能痛快的出声哭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用于哭泣。不能痛快的出声哭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三个酒至数杯
详细解释
连续的火炮。比喻说话很快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连续的火炮。比喻说话很快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:“高廉引了人马,急去追
详细解释
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或事物等。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人像潮水般涌来。形容人很多而且拥挤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公众场合。人像潮水般涌来。形容人很多而且拥挤。 复制出处:明
详细解释
兵力强盛,将领勇猛。形容军力强大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七回:“宋江等将勇兵强,打破了宛州、山南两座城池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战争。兵力强盛,将领
详细解释
被关在笼中的鸟。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;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敌人。出自明・许自昌《水浒传・义什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比喻句。被关在笼中的鸟。比喻受困而不自由
详细解释
见“鼎足三分”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三方分立。见“鼎足三分”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回:“今番克敌制胜,谁人及得先生良法。正是鼎分
详细解释
人在一定时刻将遭受的某种灾难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厄:苦难。人在一定时刻将遭受的某种灾难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
详细解释
嬉笑打闹,形容嬉笑欢乐的样子。也形容态度不严肃、不认真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态度不严肃。嬉笑打闹,形容嬉笑欢乐的样子。也
详细解释
见“杳无踪迹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或事物等。见“杳无踪迹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李逵叫娘吃水,
详细解释
像胶和漆那样黏结。形容感情炽烈;难舍难分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,形容关系极为密切。像胶和漆那样黏结。形容感情炽烈;难舍难分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气量非常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气量非常小。心胸:思想,气量。气量非常小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:“今日为众
详细解释
指邻居人家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邻居。街坊:邻居。指邻居人家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自古道:好事不
详细解释
形容做事机警敏捷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形容做事机警敏捷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倘
详细解释
昏头昏脑的风趣话。仿《孝经》“某某章第几”的说法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发昏。昏头昏脑的风趣话。仿《孝经》“某某章第几”
详细解释
横的冲过去;直的撞过来。形容毫无顾忌地乱冲乱撞或蛮不讲礼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肆意行动。横的冲过去;直的撞过
详细解释
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。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7回:
详细解释
坐着站着都不安宁。形容烦躁、紧张的样子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坐着站着都不安宁。形容烦躁、紧张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明・
详细解释
指说长道短,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故意挑拨是非。搬:搬弄;弄:卖弄。指说长道短,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。 复
详细解释
形容情况非常确实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非常确实。形容情况非常确实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是小的伏侍他
详细解释
罪魁祸首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坏头目。罪魁祸首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:“据着我胸襟胆气,焉敢拒敌官军,剪除君
详细解释
见“买上告下”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买上告下”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三回:“当下龚正寻个相识,将些银两,替王庆到
详细解释
不值得认为奇怪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事情等很普遍。不足:不值得。不值得认为奇怪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:“
详细解释
聚集成群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四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多用于动物等。聚集成群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四六回:“挨不过了,不免信步寻上来,只见一群老鸦成团
详细解释
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世。阿谀: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;谄佞:花言巧语谄媚。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